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周启幕:绚丽光影作品点亮重庆涂鸦街******
中新网重庆1月7日电 (记者 陈超)6日晚,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周暨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开幕式在重庆九龙坡黄桷坪举行。当晚,光影艺术作品正式点亮了整个黄桷坪涂鸦街区,绚丽灯光秀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观,市民可以在此充分领略艺术之美、空间之美、生活之美。
图为绚丽灯光秀吸引市民前来观看。 陈超 摄此次文化艺术周以“艺术源于生活、成果人民共享”办节理念,通过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与社会民众参与艺术交流、创作、展览展示等活动,实现全民艺术普及、艺术全民共享。
图为绚丽灯光秀吸引市民前来观看。 陈超 摄据介绍,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周全面整合了全市乃至全国优秀文旅资源,创新策划了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同源·同向”长江流域美术作品邀请展、第三届重庆市少儿美术作品展、2023中国·重庆首届黄桷坪涂鸦艺术周、江风戏剧市集等系列文化活动,为民众呈现一场共创、共享、共融的艺术盛会。以“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扮靓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城市新名片。
图为绚丽灯光秀。 陈超 摄其中,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作品展汇集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100余件参赛作品,以“流光绘影,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用艺术化的光影语言进行展示。这些作品以黄桷坪涂鸦街建筑群为载体,通过“灯光影像、灯光艺术、灯光装置”三大版块,尽情展现艺术之美。
活动期间,“同源·同向”长江流域美术作品邀请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开展,展出250件艺术家精品力作,充分展现了长江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以及长江流域人民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多彩风貌、奋斗精神。
图为绚丽灯光秀。 陈超 摄据介绍,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周活动按照“文化搭台、旅游造势”的办节思路,形成文化赋能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的发展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节品牌,不断提升重庆市民及广大游客的艺术修养和文旅消费水平。(完)
做好重点机构和场所疫情防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高风险人群较多、人员集中,疫情传播风险大。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救治。商超、物流、餐饮、交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报告。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实施“乙类乙管”以后,疫情防控的重点机构包括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学校、邮政快递、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包括客运车站、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以及沐浴服务单位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相关机构和场所应落实好单位防控责任和个人的疫苗接种、自我防护、健康监测、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等措施。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提出了具体要求。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指南》对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总体上严于社会面,强调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突出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对养老机构防范社会面感染源进入,以及出现感染后如何应急处置提出了详细要求。强化了就医用药的优先保障,要求养老机构落实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要求,做好医药物资供给,与医疗机构建立转诊、急救绿色通道,确保出现危重疾病患者时能及时救治和转诊。 李邦华说,“保健康、防重症”是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重心。目前,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多数是高龄、失能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重症风险较高。民政部指导养老机构每天做好至少两次的健康监测和每周两次的核酸或抗原检测;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做到对高风险老年人给予重点关注和重症前期“早识别”;发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定点协议医疗机构的作用,储备相应的药物,通过远程诊疗或者上门巡诊服务,做到感染老年人诊疗“早干预”;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实施“乙类乙管”后,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哪些新要求?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司一级巡视员李健介绍,1月6日,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在城乡社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城乡社区要健全疫情防控体系,把防控措施具体落实到自然村、居民小区;要分级分类做好健康服务,保障好重点人群就医用药需求,要及时响应居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及时帮助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引导居民群众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树立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要关心关爱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 “社区疫情防控是为了居民群众,也要依靠居民群众。”李健说,应该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作用,细化村民小组长、居民小组长、楼门栋长以及网格员的责任。农村地区还要依托五级书记健全疫情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体系。要加快推动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全覆盖。要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以及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动员居民群众就近就便开展邻里互助等活动。 春节期间,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客流量较大,如何做好防控?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耿洪洲说,商务部严格按照“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制定了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明确防控制度、环境卫生、员工卫生防护等要求,指导行业做好防控工作。 实施“乙类乙管”之后,在公共场所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常昭瑞说,当前,国内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仍需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在以下情形应佩戴口罩: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相关症状时;近距离接触或者护理感染者以及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人员;医务工作者、快递、保洁等从事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记者申少铁)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